2024年12月6日至12日,第66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(ASH 2024)在美國圣地亞哥盛大召開。本次大會是全球血液學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學術盛會之一,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專家、學者和臨床醫(yī)生,圍繞血液學最新的基礎研究、臨床實踐和創(chuàng)新療法展開深入探討。
作為“中國聲音”的杰出代表,每年的ASH年會上都能看到陸道培醫(yī)學團隊的身影,本屆ASH年會,團隊學術帶頭人陸佩華院長帶領團隊再度出現(xiàn)在現(xiàn)場,通過13項研究成果與來自全球血液學專家學者展開廣泛交流、學習和分享。
這些研究從多維度展示了血液學領域的前沿進展,涵蓋細胞免疫治療、移植策略優(yōu)化、精準診斷以及基因組學等多個方向,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,標志著團隊血液病診療向更精準、更高效、更個性化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。
視頻鏈接:https://v.qq.com/x/page/v3573coigp9.html
大會現(xiàn)場,針對本次入選的“CD7-Targeted CAR-T Cell Therapy Shows Promising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ing Refractory/Relapsed Peripheral T-Cell Lymphoma:Phase I Clinical Trial”的研究報告,陸佩華院長接受了媒體采訪。
該項研究初步顯示了CD7 CAR-T療法對復發(fā)/難治性PTC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為這種高危腫瘤提供了新治療選擇。陸佩華院長表示,團隊將持續(xù)推進CD7 CAR-T治療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,積極探索其在聯(lián)合療法中的潛力,并不斷開拓新靶點,為血液腫瘤患者提供更全面、更高效的治療選擇。團隊的目標是讓更多患者從這一創(chuàng)新療法中獲益,共同推動血液腫瘤治療領域的發(fā)展進步。
本屆大會,墻報展示專區(qū)也是此次學術交流的焦點舞臺,來自全球的數(shù)百篇科研成果匯聚于此,聚焦學科前沿問題與臨床挑戰(zhàn),與會者們在墻報前駐足,熱烈交流,分享心得。團隊與來自美國、歐洲及亞洲的頂級血液學中心代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,激發(fā)新的研究思路,探尋未來的合作方向。
ASH年會作為全球血液病領域的頂尖學術盛會,一直是血液學界關注的焦點,每年匯聚全球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診療進展。陸道培醫(yī)學團隊憑借卓越的科研實力和臨床成就,連續(xù)多年以口頭報告和墻報展示入選,這不僅體現(xiàn)了團隊在國際血液學領域的影響力,更為未來的國際合作和交流打下堅實基礎。
未來,陸道培醫(yī)院將繼續(xù)秉承“以患者為中心”的宗旨,聚焦血液病診療的前沿問題,不斷優(yōu)化診療策略,探索創(chuàng)新療法,為患者帶來更加安全、高效的診療方案,幫助更多患者實現(xiàn)臨床治愈和長期生存。
ASH 2024 成果一覽
摘要號:1451
第一作者:陳雪,通訊作者:劉紅星
題目:Comprehensive Fusion Gene Landscape in B-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: Insights from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of 1015 Cases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陸道培醫(yī)院分子醫(yī)學室 陳雪 博士
摘要號:1467
第一作者:張陽,通訊作者:劉紅星
題目:Recurrent Focal Mkks-SLX4IP Deletion in ETV6::RUNX1 and Ph/Ph-like B-ALL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陸道培醫(yī)院分子醫(yī)學室 張陽 博士
摘要號:2075
第一作者:陸佩華;通訊作者:陸佩華
題目:CD7-Targeted CAR-T Cell Therapy Shows Promising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ing Refractory/Relapsed Peripheral T-CellLymphoma:Phase I Clinical Trial
陸道培醫(yī)院醫(yī)療執(zhí)行院長 陸佩華
摘要號:2148
第一作者:王磊,通訊作者:劉紅星
題目: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aGVHD by metabolic biomarker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陸道培醫(yī)院臨床藥理室 王磊
摘要號:3325
第一作者:任雨悅,通訊作者:王??;劉紅星
題目:NGS-Based Immunoglobulin Gene Sequencing for Diagnosis and MRD Monitoring of Multiple Myeloma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陸道培醫(yī)院分子醫(yī)學室 任雨悅
摘要號:3492
第一作者:魏志杰,通訊作者:陸佩華
題目:Improved Outcomes with Bu/Cy+Melphalan and Bu/Cy+Thiotepa Regimens in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Non-Down Syndrome 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
陸道培醫(yī)院醫(yī)療執(zhí)行院長 陸佩華
陸道培醫(yī)院骨髓移植科主任 魏志杰
摘要號:3546
第一作者:孫瑞娟,通訊作者:陸佩華
題目:Long-Term Efficacy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532 Patients with KMT2A-Rearranged Acute Leukemia
陸道培醫(yī)院醫(yī)療執(zhí)行院長 陸佩華
陸道培醫(yī)院骨髓移植科主任 孫瑞娟
摘要號:3595
第一作者:陳佳琦,通訊作者:劉紅星
題目:High-Accurate Third-Generation Sequencing to Comprehensively Decipher BCR::ABL1 TKIs in-Cis Resistant Mutations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、陸道培醫(yī)院分子醫(yī)學室 陳佳琦 博士
摘要號:4212
第一作者:陳雪,通訊作者:劉紅星
題目:Advances in B-ALL Diagnosis and ClassiCcation: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ho-HAEM4R, Who- HAEM5 and ICC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陸道培醫(yī)院分子醫(yī)學室 陳雪 博士
摘要號:4323
第一作者:周曉蘇,通訊作者:劉紅星
題目:Investigation of Viral Gene Transcripts and Viral-Human Gene Fusions in Acute Leukemia Poly(A) RNA-seq Data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周曉蘇 博士
摘要號:4326
第一作者:陳雪,通訊作者:劉紅星
題目:Extensive Fusion Gene Profiling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vealed By Whol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of 1614 Cases
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主任 劉紅星
陸道培醫(yī)院分子醫(yī)學室 陳雪 博士
摘要號:4874
第一作者:陳曼,通訊作者:王卉
題目: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MV Infection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
陸道培醫(yī)院病理和檢驗醫(yī)學科副主任(副院長級)/流式細胞室主任 王卉
陸道培醫(yī)院流式細胞室副主任技師 陳曼
摘要號:4934
第一作者:曹星玉,通訊作者:陸佩華
題目:A Long-Term Follow-up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Early T-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nd T-Lymphoblastic Lymphoma
陸道培醫(yī)院醫(yī)療執(zhí)行院長 陸佩華
陸道培醫(yī)院骨髓移植科主任 曹星玉
注:上述研究成果按摘要號排序